趁著等水果的空檔,想起姪女嘉珍去宜蘭幫我買的醬油DIY,動手自己做醬油,這一家醬油廠在宜蘭聽說是老字號,除了製作醬油,還賣起發酵好的黑豆半成品,讓喜歡慢活的族群自己動手做,包裝上有說明放多少水跟鹽,其他如甘甜味或酸味則看個人喜好自己調味,我準備好大顯身手自己做豆油,設定要做一瓶原味一瓶昆布柴魚風味的醬油。
發酵過的黑豆有著淡淡的酒香,我看著包裝袋上寫著須煮3-4小時,開始有點後悔,但又看到可用果汁機攪碎,精華會較快釋出,於是便用果汁機攪了 一下。
加入了鹽、糖、水。
開小火慢慢煮,廚房開始飄起小時候家裡附近醬油廠的豆香味。
煮開了分成兩鍋,右邊是加入昆布柴魚湯底的醬油,兩手顧兩鍋,要不停的攪拌否則會臭火搭的!
我覺得味道太單調了,想到包裝袋有提到可用黑醋來調味,於是想到今年春天自己曬的梅胚來調味。後來又想起香港人煲湯都會放入蜜棗來提甘味,後來又追加入了一顆蜜棗,果真把甘味提了出來。
顏色越煮越濃,湯汁也越來越少。
過濾時才發現之前先攪碎黑豆雖然節省了煮豆油的時間,但卻很難過濾乾淨,過濾時會帶大量的豆泥,只好自我安慰說就像初榨橄欖油都會帶渣。
這些豆渣還可留下,醬燒類的烹調時最佳調味。
第二道過濾浪費了不少醬油,心裡開始氣自己攪碎了黑豆,這叫自找麻煩!
中間是原味醬油,左邊是昆布醬油,右邊嚴色濃稠是兩者的混合且沒經兩道過濾,已經失去耐性,本來以為會有很多成品,玩了一下午,才得到這麼一點醬油實在不符經濟效益,現在再也不敢說手工醬油貴了,不過自己做的醬油真的很甘甜,試在嘴裡會有回甘的豆香味呢! 雖然很少但很珍貴,獨一無二澄靜風味必須冷藏的好醬油!